查看原文
其他

郭雯 ||《克隆人科幻小说的文学伦理批评研究》






    《克隆人科幻小说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这一独特视角出发,探讨以“基因复制”的新型生命体为题材的科幻作品——克隆人科幻小说中的科技伦理问题,是一次科学与人文的对话。

作者

 郭 雯

郭雯,苏州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宾夕法尼亚大学访问学者。在A&HCI及CSSCI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美国后人类科幻小说人文思想研究”、江苏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英美克隆人科幻小说的伦理批评研究”等项目

内容提要


      人造人的愿望由来己久,文学作品中也不乏描写。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中的科学怪人、《浮士德》玻璃器皿中的人造人,以及阿西莫夫的机器人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人类对自身改造与创造的愿望。随着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等科技革命的兴起,克隆人逐渐成为科幻小说的一大题材。克隆人是指依靠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诞生的人,通俗而言即无性繁殖的人,克隆人科幻小说就是以这个“基因复制”的新型生命体为题材的科幻作品。科技发展已经改变了“人”的传统定义,如今,人类从自然选择的人发展为科技介入后非纯粹的生物人,而克隆人等新型人类使科学、伦理、社会与人的关系变得更为复杂。克隆叙事不仅在科幻的外壳之下反映了当代科技异化和人的物化,而且通过对科技未来与人类自身的寓言式书写,聚焦予科技对人类伦理的潜在威慑力,包括家庭人伦、人际观念、道德意识、宗教信仰、政治经济、社会秩序等方面。因此,科技的伦理思考与构建在当代高科技语境下更为重要。

      《克隆人科幻小说的文学伦理批评研究》一书立足于文学文本,以“文学伦理学批评”这一研究方法对科幻小说进行文学批评。国内已有的克隆人研究主要以生命伦理学、哲学和社会科学等角度进行研究,而对克隆人科幻小说较为系统的文学研究基本没有,目前只有本书作者的博士论文《科学选择的伦理思考——克隆人科幻小说研究》涉及到科技、文学与伦理的关系探讨。

      本书在学术思想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提及科幻小说,大多数读者会认为科学幻想类的作品是关于“科技伦理”或“未来科技推测”的文学,但本书认为,克隆人科幻小说绝不仅是“预言式”的科技伦理叙事,因为不少作家并未对“技术”过于着墨,反而可以运用现实主义认知框架对“非自然”或“不可能的”故事进行自然化解读,从而凸显其“寓言式”特征。关于“预言式”与“寓言式”的学术思想,具体如下:

      1. 拓宽科幻文学的研究视野,探讨克隆人科幻小说的文学伦理价值。克隆人科幻小说在故事层面上,围绕主体身份、乱伦禁忌、伦理选择、人类末日世界等,展现了科技理性异化后与伦理和人性的冲突。无论科技如何发展、社会如何变迁,对“人”的终极走向始终是研究焦点,因此,克隆人科幻小说蕴含着深刻的预言性和反思性。

     2. 重审科幻小说的解读范式,真实与虚构的交织是对后现代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层类比与寓言。借助真实世界认知框架的自然化解读可以发现:一方面,克隆人与人类自身形成类比,他们或是边缘化的他者、或是身份迷失进行自我诉求的主体,通过自然化解读,能够理解关于身份、情感、记忆、历史、主体建构等伦理探索。另一方面,乌托邦或反乌托邦成为人物建立伦理关系、体验情绪、诉求身份的伦理环境与场所,具有虚构性和艺术性。在克隆人叙事中折射出生物工程、大众文化等对人类的侵蚀,并对资本主义、世界格局具有一定的隐射。因此,这一研究帮助我们理解后现代科幻小说蕴含的现实意义。

      3. 克隆人科幻小说通过作家的“思想实验”,建构了可能的“后人类”新型伦理环境与伦理关系,具有“后人文主义”思想。这类科幻小说不同于西方科幻界19世纪至“黄金时代”前的“硬科幻”作品,而是充满后人文色彩的“软科幻”,即从宇宙浩瀚的宏观叙事回归于指向人类内部本质特征的作品。随着人机混合的电子人、机器人、人工智能、仿生人等后人类的出现,克隆人作为典型的一种科技产物,象征着多元杂糅的后人类文化的诞生。

      本书具体研究方法与思路如下:

      1. 本书研究对象包括欧美和亚洲的16部经典或畅销的克隆人科幻小说,希冀进行跨学科研究,实现科学与人文的对话。以文学伦理学批评术语为解读的切入点,围绕克隆人“伦理身份”、“乱伦禁忌”、“伦理困境”、“伦理选择”、“科学选择”等关键问题,结合西方较为前沿的“非自然叙事”、心理学“暗恐”和拉康三界理论、“后人文主义”(亦作“后人类主义”)、康德和利科的哲学、鲍德里亚、霍米·巴巴和詹姆逊为代表的后学经典理论,发掘克隆人科幻小说的伦理内涵与道德教诲。

      2. 本书从章节来看,彰显出一定的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以“伦理身份”和“伦理关系”为主线进行分类研究,包括“克隆人个体与自我”、“克隆人与自然人”、“克隆人个体与克隆人群体”、“克隆人社会”,分别进行探讨。

      3. 以文学伦理学批评指出的人类进化发展进程三阶段,贯穿小说文本研究,即自然选择--伦理选择--科学选择,并以文学伦理学批评提出的“科学人”这一概念指出伦理变迁。这一研究思路和线索可以理清以下问题:克隆人是科学选择的产物,其诞生有悖于自然选择,是“造物主”基于科技作出的某种伦理选择。在人类社会中,克隆人自身成长又使其习得伦理道德,并能作出伦理选择,但其身份难以确定,因此突出了伦理选择与科学选择的冲突,一旦脱离人类伦理,“科学人”就会随之诞生,标志着一个全新的、可以脱离伦理本体、以科学为本体进行选择的时代。

      《克隆人科幻小说的文学伦理批评研究》在当代后人类语境下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从现实意义来看,随着生物工程的发展,此书将科幻走进现实,希冀对文学研究者、爱好者有所启发。

【END】    责任编辑 | 任洁、汤轶丽审校 | 杨革新

往 期 回 顾

会议通知 || 第十届文学伦理学批评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一号通知会议通知 || 文学伦理学批评国际研修班(第一期)第1号通知第九届文学伦理学批评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大学隆重开幕第九届文学伦理学批评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大学盛大闭幕会长致辞 || 第九届文学伦理学批评国际学术研讨会文学伦理学批评与脑文本:聂珍钊与王永的学术对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